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介绍_EDUC大学网
教育
教育网
教育资讯教育政策中小学高考
学校大全
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高校
大学网
高校成人艺考考研就业留学大学排名
培训网
教育培训培训机构成人教育
英语网
英语学习英语单词英语语法英语口语英语听力英语阅读英语写作英语考试四六级雅思托福行业英语英语文化生活英语机构专题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SITEMAP
教育大学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介绍

2023-12-11 16:58:03 发布 | 湖北 | 武汉
学校简介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现有土木工程、给水与排水科学和工程力学3个本科专业。其中土木工程专业下设房屋建筑工程、道路桥梁及地下(岩土)工程3个专业方向,且土木工程专业已连续三次次通过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且在2009年以8年有效期通过。拥有土木工程、力学及交通运输工程3个一级学科,其中,土木工程为湖北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具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涵盖岩土工程、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市政工程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力学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涵盖固体力学、工程力学、流体力学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9个二级学科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1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2个工程硕士学位授权领域。设有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工程力学3个本科专业,其中,土木工程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湖北省品牌专业、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重点建设专业。学院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践行“创造、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人才。现有全日制本科生近1200人,硕士、博士研究生325人,在职学位硕士500多人,各类继续教育学生2700人。近五年取得了一批教学科研成果。获9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建成国家精品课程《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湖北省精品课程《理论力学》、《土力学》;出版教材55部,包括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5部。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33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学院先后与美国、英国、荷兰、澳大利亚、香港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有关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每年互派学者专家访问、讲学,开展合作研究。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诺丁汉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与英国邓迪大学联合实施“3+1+1”本-硕连读项目,与香港城市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毕业生在人才培养中,学院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大学生涯规划教育纳入到大学的学习和成长全过程,认真开展以学习分析为抓手的大学生学习过程管理,积极搭建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创造、创业”人才培养平台,注重学生全面素质提升和职业生涯发展。学生全面发展,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近3届本科毕业生出国、推免研究生和考取研究生比例均达到45%以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达到95%以上,稳居学校前列。到2012年年底,共为社会培养本科生毕业6100余人,博士、硕士毕业生1225人。学院毕业生一直呈现出就业选择多、就业质量好、用人单位满意度高、毕业生职业发展顺利的良好局面。学院大力支持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和学科竞赛,取得优异成绩。近三年获批国家级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项目10项和校级项目34项,获第二(2008)、四(2010)、五届(2011)三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一等奖、第八届全国周培源力学竞赛全国一等奖、美国大学生数模竞赛2人次一等奖、全国数模竞赛6人次个一等奖、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图形创新大赛团体一等奖、第一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力学实验竞赛一等奖、中南地区结构设计大赛特等奖等。学院积极搭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平台,在学校暑期社会实践、金秋艺术节、各级各类体育竞赛中完美展示工科学子风采。学生获得湖北省大学生创业创意大赛一等奖(武汉大学唯一)、武汉大学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一等奖、武汉大学时事案例分析大赛冠军、武汉大学研究生辩论赛冠军;09级汪洪昌获得“2011武汉大学自强之星”、06205、08205班获得“校先进班集体标兵”;学院连续5年获得暑期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3年校大学生理论学习先进集体、3年校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学院学生工作2010、2011、2012分别获得校五四红旗团委、校五四红旗团委工作突出进步奖、校优秀学生会等荣誉称号。科研机构校实验室土木工程实验中心土木工程实验中心是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科的专业教学实验和科学研究实验中心。是在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结构实验室,岩石力学实验室,土力学实验室,施工实验室,给水排水实验室和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土力学实验室,建材实验室的基础之上于2000年8月新武汉大学成立之际合并组建而成。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学生活动该中心现设有工程结构实验室、岩土力学与道路桥梁实验室、工程施工实验室、给水排水等四个实验室。中心总面积3700余平方米,拥有仪器设备700多台(套),价值1758万元以及大量的试验工具。中心配备有一个864平方米的结构试验大厅、华中地区最大的L型反力墙,拥有日本公司生产的真三轴材料试验机、美国生产的电液伺服控制应力路径动三轴仪(stx—200)、富丽通达公司生产的电液伺服液压系统、大吨位的现代化预应力施工检测设备等大型仪器设备。同时购置了最新的道路桥梁检测装备以及一大批静动态精密信号采集分析系统和检测仪器设备,水处理及消防实验设备。中心实验设备齐全,保障了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正常开展。同时,依托武汉大学工程检测中心和武汉珞诚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开展社会服务。中心依托武汉大学学科的人才优势,已形成了一批把握中心发展方向、指导中心建设的高水平专家队伍和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的、高水平的实验教学队伍。中心采取专家+骨干教师+实验技术人员的师资队伍模式。中心现有正教授22人(其中包括15位博士生导师),副教授31人(其中包括1位博士生导师),高级工程师3人,形成了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家——骨干教师——教辅人员组成的实验教学队伍。他们大部分都活跃在理论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第一线。同时将参与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厦门国际机场改扩建,武汉长江隧道,武汉客运站等国家重大工程中的科研项目提炼并开设了综合型、创新型实验项目,用于实验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经过多年建设与发展,中心在实验教学与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质量的人才。在历次国家数模竞赛、结构设计比赛及省级各类学科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多篇学术论文被三大检索收录。中心面向校内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水利水电学院等2个学院的4个本科专业开设不同类型的实验,同时还承担了硕士生的结构实验课程。特别是承担了大量的博士及硕士生的毕业研究性试验。在保证课堂实验教学的前提下,中心场地对学院所有师生开放,中心仪器设备对校内校外开放,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每年都有校外单位来中心做工程实验,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土木工程实验中心现开设试验课如下: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课堂工程结构实验教学实验项目:混凝土梁正截面和斜截面破坏试验(面向水利水电学院农水专业、土木工程专业,6个学时)。电阻应变片的粘贴与保护,桥路连接,鱼腹梁静载试验以及动应变的测量(面向土木工程专业,8个学时)。岩土力学实验教学项目:土的液塑限,土的压缩以及土的剪切等三个试验(面向水利水电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每个试验2个学时)。道路桥梁实验教学项目:路基路面击实试验,弯沉试验,平整度试验,抗滑性能测定试验等4个学时的工程实验,针入度试验,软化点试验,延度试验等2个学时的建筑材料实验(面向土木工程专业)。施工实验教学项目:千斤顶校核试验,预应力张拉试验(面向土木工程专业,2个学时)。给水排水实验室:水质净化,建筑给排水及消防等试验(面向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共计56个学时)。力学实验中心武汉大学力学实验教学中心是在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力学实验室和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力学实验室基础上于2000年8月新武汉大学成立之际合并组建而成,涵盖固体力学与流体力学两大力学学科领域。2001年中心通过湖北省教育厅合格实验室评估。2006年被评为湖北省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领导中心现有专职实验教学教师17名,专职实验技术人员19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22名。设有材料与破坏力学、振动力学、水力学流体力学、力学仿真四个实验室;其中水力学流体力实验室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中心总面积6805平方米,拥有853台(套)仪器设备。力学实验教学中心遵循“坚持教学改革,重在教书育人”的教学理念,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创造、创新、创业”的复合型人才为宗旨,团结协作、锐意进取,不断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取得了可喜成绩中心配备了英国英斯特朗公司生产的电液伺服动静态材料试验机、日本鹭宫公司生产的2米×2米振动试验台、美国TSI公司生产的PIV粒子图像流速场仪和拟动力实验系统等一批大型精密试验设备,拥有国际通用的ansys、abaqus、adina等大型有限元软件。中心实验设备齐全先进,达到教育部要求,保障了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正常开展。中心大楼安装了监视、防盗报警器等现代化智能设备,并聘请专业物业公司进行24小时不间断安全管理。中心自主研制了流线演示实验仪、能量方程演示仪、转动滑动摩擦实验机和卧式拉伸实验机等二十余种仪器设备,中心自制的水力学流体力学仪器设备和创立的水力学流体力学实验教学模式已被全国二十多所高校采用。在国内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中心建立了专属网站,用于网上辅助教学和科学研究,实行学生网上预习实验、网上预约实验时间、网上辅导答疑等。为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中心不断改进与更新实验内容,适时更新实验教材。近年来分别出版了力学系列理论教材、实验教材和特色教材,满足了力学实验教学和改革的需要。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学生活动中心依托武汉大学力学学科的人才优势,已形成了一批把握中心发展方向、指导中心建设的高水平专家队伍和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的、高水平的实验教学队伍。中心现有正教授7人(其中包括五位博士生导师),副教授6人,高级工程师9人,他们大部分都活跃在理论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第一线。同时将参与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国家重大工程中的科研项目提炼并开设了综合型、创新型实验项目,用于实验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近年来中心教师已发表力学实验教学与改革研究论文13篇,主持完成科研课题357项,科研经费3704万元,发表学术论文336篇(其中三大检索收录56篇),承担校级以上教学研究项目16项,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2篇,获得校级以上教学奖励13项,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11项。“水力学流体力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获2005年度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水力学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理论力学2007年被评为湖北省精品课程,结构力学被评为湖北省优质课程中心在力学实验、教学与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历次国家周培源力学竞赛、数模竞赛、结构设计比赛及省级各类学科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共有27项人次获奖,14名工程力学专业学生湖北省大学生优秀毕业论文奖。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校外支助活动中心面向校内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水利水电学院、动力与机械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城市设计学院、测绘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等7个学院的15个本科专业开设不同类型的力学实验,同时还承担了硕士生与博士生的力学实验课程。在保证实验教学的前提下,中心的仪器设备对校内、外开放,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每年都有校外单位来中心做工程实验,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学院机房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机房是全院计算机教学与实践的一个平台,肩负着全院的计算机教学、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机房的建设、维护和管理等任务。机房向全院的教师、研究生、本科成教学生和脱产进修班学生全面开放。机房现有130台计算机,能够满足4个班的学生同时上机实习,机房设有4个区(每个区30多台计算机)。机房安装了多媒体教学系统,配备了两台高档HP服务器,两台HP大型绘图仪,一台打印复印一体机。机房内部组成的千M局域网络使得机房内所有的计算机能够快速的互相访问,并通过服务器与学校的网络中心相连接,可以方便地利用互联网的丰富资源。安装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可以使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互动式教学,安装的监控系统,使得管理工作能够做到更细致。机房配备了丰富的专业教学软件,如AUTOCAD、TBSA、PKPM2003、广厦CAD、天正TARCH、ANASYS、MATLAB、预算通、梦龙等。机房还配备常用的编程软件,如VISUAL C++、VISUAL BASIC、VISUAL FORTRAND等。研究基地省部级研究基地1、建筑物检测与加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岩土与结构工程安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3、水工岩石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教师会议4、湖北省大型岩土与结构工程安全控制研究产业技术创新基地校级研究基地1、武汉大学工程检测中心2、武汉大学灾害监测与防治研究中心3、武汉大学重大工程安全与技术研究院院级研究基地1、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岩土工程研究所2、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结构振动研究所3、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钢结构研究所4、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结构破坏数值仿真研究所5、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结构减灾防灾研究所6、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水工金属结构安全检测研究所7、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结构风工程研究所8、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道路与桥梁工程研究所9、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项目管理研究所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02人,其中教授34人副教授48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湖北省青年杰出人才1人、珞珈特聘教授2人、珞珈青年学者2人,教育部创新团队和湖北省创新群体各1个。高等教育本科教育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学生活动学院下设建筑工程系、岩土与道桥工程系、工程管理系、市政工程系、工程力学系、力学实验教学中心和土木工程实验中心,其中,力学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湖北省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水工岩石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筑物检测与加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岩土与结构工程安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灾害监测与防治研究中心。现有教职工145人,其中,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珞珈学者特聘教授1人、教授30人(博士生导师23人)、副教授44人(博士生导师2人)、讲师21人。聘请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珞珈学者讲座教授1人、兼职教授10余人。学院拥有土木工程和力学两大一级学科,其中,土木工程一级学科被评为湖北省重点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涵盖岩土工程、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市政工程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8个二级学科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2个领域具有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有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工程力学3个本科专业,其中,土木工程专业被评为湖北省品牌专业,并以8年有效期通过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第三次评估;给排水科学与工程通过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首次评估。学院设有土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院始终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践行学校“ 创造、创新、创业 ” 的教育理念,培养 “ 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 ”复合人才,积极探索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现有普通本科生近1200人,硕士、博士研究生300人,各类继续教育学生2200人。学院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办学特色和优势,取得了一批教学科研成果。《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获9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出版教材55部,包括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5部。近五年来学院共承担“863计划”项目、“973计划”项目子课题、“十一五”国家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共563项,发表学术论文1500余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234篇;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2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学院先后与美国、英国、荷兰、澳大利亚、香港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有关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每年均派出部分骨干教师出国进修或开展合作研究,并接纳大批国内外和港台地区的学者、专家前来访问、讲学。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诺丁汉大学两校联合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与英国邓迪大学联合实施“3+1+1”本-硕连读项目,与香港城市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武汉大学学院积极组织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和学科竞赛,仅2009年就获批国家级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项目3项和校级项目5项、获得全国数模竞赛3个一等奖和2个二等奖、周培源力学竞赛12个全国三等奖和9个省级一等奖、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图形创新大赛团体一等奖、中南地区结构设计大赛特等奖。在人才培养中,学院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积极尝试把职业规划教育纳入到大学的学习、工作和成长全过程,注重学生全面素质提升和职业生涯发展。在学校暑期社会实践、金秋艺术节、各级各类体育竞赛中完美展示工科学子风采。学生全面发展,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近三届毕业生出国、推免研究生和考取研究生比例达到40%以上。到2009年年底,学院已经为社会培养本科生毕业生5200余人,博士、硕士毕业生990人。学院毕业生一直呈现出就业选择多、就业质量好、用人单位满意度高的良好局面。近5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达到95%以上,稳居学校前列。专业介绍:该专业主要学习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工程设计及施工技术与管理方法。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力学等基础理论和土木工程专业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精神,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的设计、施工与管理工作的能力,能在房屋建筑、道路、桥梁、岩土工程等设计、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和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土木工程专业下设房屋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岩土工程等专业方向。该专业为湖北省品牌专业,并以8年有效期通过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第三次评估。主要专业课程有: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岩土力学、流体力学、工程地质、土木工程材料、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桥梁工程、道路工程、基础工程、地下工程、土木工程施工、工程经济、工程监理等。毕业生可在设计与科研院所、施工企业、高等院校、政府职能部门、各类开发公司等从事土木工程的设计与研究、施工技术与管理、教学科研、基本建设管理、工程咨询、工程质量监督和监理工作。1、工程力学专业武汉大学风景该专业为工科专业中理论性强、适用面广的专业之一。培养具备扎实的数学、力学基础理论,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和技能,从事土木、水利、水电、能源、交通、机械、化工等各种工程领域中的力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教学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专业课程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常微分方程、计算方法、计算机软件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原理、电工与电子技术、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塑性力学、断裂力学、实验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等。毕业生大部分将进一步深造、进入研究生高层次培养,就业学生可在各种工程设计与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与工程公司、各级政府的工程管理部门和大专院校从事设计、研究、管理及教学工作。2、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该专业以城市水源、城市给水与排水、城市防洪、城市节水、城市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城市水环境治理、建筑给排水及消防等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等水的社会循环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满足城市及工业所需求的水质水量为目标,从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培养适应我国城市化建设需要,从事城市给水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教育和研究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该专业已通过全国高等教育给排水工程专业教育评估。主要专业课程有:水力学、工程力学、水分析化学、水处理生物学、水泵及水泵站、城市给水工程、城市排水工程、城市防洪工程、城市水务管理、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等。毕业生可在城市水务、城市规划、市政工程、建筑工程、环境保护、各类设计院所等部门从事规划与设计工作,也可到市政公司、建筑公司、自来水公司、排水公司、工矿企业、水处理公司等部门从事施工技术与管理工作,还可在大专院校与环保研究院所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研究生教育1、岩土工程专业(081401)武汉大学风景学院是国内最早开展岩土力学与工程理论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并一直延续到现在的单位之一,其研究特点是根据工程实践的需求来探索岩土工程领域内的重大理论课题,既发挥高校理论研究的优势,以突出以理论成果对工程实践的指导作用。以土力学专家冯国栋、刘祖德、陆士强教授等和岩石力学专家陶振宇教授的研究工作为代表,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岩土力学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的科技成果。主要研究领域有:(1)土力学基础理论研究,尤其是土的组构与本构关系、土的湿化变形问题、应力路径对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影响等;(2)土工原位测试机理和桩基理论研究;(3)危房纠倾和地基处理;(4)深基坑支护技术;(5)填海造陆与动、静联合排水固结法的理论与实践;(6)土工合成材料的研究与应用;(7)非饱和土力学理论研究;(8)土-结构共同作用理论等。在以上领域承担了大量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攻关和生产实践项目等研究任务,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结构工程专业(081402)在结构可靠度理论与应用研究、纤维混泥土结构、钢结构稳定理论和设计方法、混凝土结构加固补强设计理论与应用技术等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多项研究成果在土建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得到应用,其中一些被编入相关设计规范。2、市政工程、环境工程专业(081403 083002)本学科围绕给水处理理论与技术、 废水资源化与水环境修复技术、建筑消防理论与技术、给排水工程设计与运行优化等领域开展科学研究,完成了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工委、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攻关、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高水平研究课题,拥有4项国家专利技术,多项成果获得了省部级科技奖励。在受污染水处理技术研究、城市污水综合控制及资源化技术研究、城市排水泵站虚拟设计及超常规运行工况的技术改造、建筑消防理论及工程应用技术研究等研究方向形成了自己的特色。3、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0814005)主要研究内容及特色体现在对于工程结构的抗风、抗震问题,尤其是高层、高耸结构的抗风抗震问题研究。在高层建筑的三维动力风荷载模型、风振响应计算与控制、高耸结构风振计算理论与风洞试验技术、渡槽抗风计算与分析、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抗震性能研究、水库诱发地震研究等方面,完成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北省科技攻关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等科研项目,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武汉大学4、工程管理专业(081420)工程管理是一门关于计划、组织、资源分配以及指导和控制带有技术成分经济活动的科学和艺术;是一门工程技术和管理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既掌握工程技术知识和能力,又具备经济、管理与法律基本知识的、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管理应用型人才。该专业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工程管理理论及应用;工程管理信息化与施工过程仿真;工程质量、安全与风险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工程咨询与监理;现代企业管理以及土木工程建造新技术。在房地产经营管理、投资管理与施工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形成了自己的特色。5、工程力学专业(080104)本学科主要围绕以下六个领域开展研究:(1)复杂工程结构失效仿真研究。以计算机为工具,采用数值分析理论研究大型复杂结构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力学响应状态或过程。包括结构应力与变形、线性与非线性分析、施工填筑过程仿真、结构材料失效与破坏模拟等数值仿真算法、软件开发与工程应用研究。(2)大型结构抗震、抗风理论与实验研究。大型结构抗震抗风理论与实验研究,大型结构抗震计算与振动台试验,动力测试技术,高层、高耸、大跨度风荷载分析,风致响应计算与风洞试验。(3)结构优化设计理论与应用研究。掌握结构优化设计的基本理论,能够从事工程结构的优化设计与研究。(4)材料破坏理论及其工程应用研究。材料破坏理论及其工程应用,金属材料破坏力学,混凝土结构断裂破坏的尺寸效应、高强混凝土、钢钎维混凝土破坏理论与工程应用。(5)结构材料耐久性评估与加固技术研究。工程结构老化、损伤检测与耐久性评估、及加固修复。(6)流体与结构耦合作用研究。以理论建模、模型试验、原型观测或数值分析等研究手段,研究结构或材料介质与流体相互作用效应,开展输水渡槽、水工钢闸门等结构的流体耦联振动特性、动力响应的理论与应用研究。6、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082301)现在已形成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有:路面工程理论研究、路基及边坡稳定性研究、路基路面检测技术、桥梁结构分析、隧道工程结构计算与分析、GIS及其在交通工程中的应用研究等。学科建设博士学位一级学科:土木工程力学武汉大学二级学科:岩土工程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市政工程固体力学工程力学硕士学位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工程管理工程力学固体力学道路与铁道工程工程硕士建筑与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建筑工程系主 任:杜新喜副主任:陈思作、安旭文支部书记:陈思作岩土与道桥工程系主 任:傅旭东副主任:傅少君、崔红军武汉大学支部书记:傅少君工程管理系主 任:郑绍羽副主任:陈悦华、王望珍支部书记:陈悦华市政工程系主 任:方 正副主任:李江云、薛英文支部书记:薛英文工程力学系主 任:徐远杰副主任: 韩立朝、曾又林(兼)、周艳国支部书记:韩立朝力学实验教学中心主 任:曾又林副主任:张宏志、邹良浩中心联合支部书记:张 路土木工程实验中心主 任:邹维列副主任:曹定胜、张 路中心联合支部书记:张 路武汉大学党政办公室主 任:袁晓红副主任:余 娟、程时斌支部书记:匡 松调研员:方火明学生工作办公室主 任:匡 松团委书记:肖娴娴团委副书记:胡俊峰学校领导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领导分工一览分党委书记:雷世富五级事业职员,主持学院党委工作,全面负责学院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全面协调学院党政工作。院长:徐礼华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学院行政工作。分管人事工作、财务工作、学位工作及国际交流工作。副书记:邓勇武汉大学五级教育职员,分管本科生工作(含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分团委、本科生就业),宣传工作,协助本科生教学管理工作。副书记:沈有先五级教育职员,分管教职工和研究生工作(含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研究生就业)、党建工作、组织工作,协管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副院长:彭华教授(博士生导师),分管本科生教学管理工作,协管本科生思想教育工作。完成院长书记交办的其他工作。副院长:何亚伯教授(博士生导师),分管研究生教育培养工作及继续教育工作,协管学位工作及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完成院长书记交办的其他工作。副院长:刘泉声长江学者、教授(博士生导师),分管科研工作、产业管理工作及学科建设工作。完成院长书记交办的其他工作。副院长:李品荣五级教育职员,分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行政管理工作及党政办公室工作,协管财务工作及人事工作。完成院长书记交办的其他工作。调研员:李传义四级教育职员学校荣誉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办学风格和优势,为国家建设人才的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现在已承担“863”项目子课题、“973”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共38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46篇,其中被三大检索(SCI、EI、ISTP)收录64篇,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3项。先后有《理论力学》等课程被评为省部级“一类课程”和“优质课程”;获国家及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多项。学院一贯注重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先后与荷兰、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香港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许多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每年均派出部分教师出国进修或开展科研合作,并邀请国内外和港台地区的专家学者前来讲学。学院还积极参加或组织国际国内学术会议,2004年11月成功地举办了第七届全国土木工程系(学院)系主任(院长)工作研讨会。学院现在教学科研设施齐全,在充分共享武汉大学的网络系统、图书资料以及其他各种教学资源外,还拥有力学实验中心大楼和学院资料室。相关新闻学院召开2013年本科人才培养研讨会为适应新时期本科人才培养工作的要求,以专业改革、专业评估和专业认证为契机,以教风带动学风,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1月14日下午学院2013年本科人才培养研讨会在力学楼四楼报告厅隆重召开。校本科生院相关领导、学院全体领导、全体教师、实验教学人员及学院管理人员参会,会议由院长徐礼华教授主持。本科生院院长陈传夫首先作重要讲话。他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通过调研和考察既肯定了学院学风建设的成绩同时也指出了问题;着重强调了学校会在本科人才培养方面采取的四项改革措施,即评选年度优秀主讲教师、建设百门精品通识课程、设置本科责任教授和建设十个教师发展分中心;明确提出作为教师应该为人师表、因材施教、关爱学生,建议可以通过成立一年级委员会等手段推动教风学风建设。

TAG:湖北大学
文章链接:https://www.9educ.com/daxue/268368/
提示:当前页面信息来源自互联网,仅做为信息参考,并不提供商业服务,也不提供下载与分享,本站也不为此信息做任何负责,内容或者图片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修改或者删除
旅游
孝感学院新技术学院
孝感学院新技术学院是2003年国家教育部批准的,由孝感学院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独立学
2024-06-05 15:50:26
孝感学院城市建设学院
简介孝感学院城市建设学院是在原土木建筑工程系和城市建设系基础上于2006年组建而成的工科学院。学
2024-06-05 09:30:24
武汉民盟兴华进修学院
暂时没有相关简介,点击这里添加有关简介~~
2024-05-23 14:33:12
湖北财税职业学院孝感分院
暂时没有相关简介,点击这里添加有关简介~~
2024-05-16 10:26:19
武汉科技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暂时没有相关简介,点击这里添加有关简介~~
2024-03-16 13:08:25
教育本站内容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仅供读者参考,请勿转载与分享,如有内容和图片有误或者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处理。
考研留学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化妆品整形问答价格减肥美妆美容心理中药咨询医院养生知识健康景点景区酒店旅行旅游问题排名品牌期货原油培训大学听力口语语法托福雅思外教英语高考学校教育母婴美食植物宠物手机数码生活百科球星主播导演明星动漫综艺电视剧电影潮牌篮球足球体育游戏穿搭时尚球鞋潮流影视娱乐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