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课后上什么课?”“你去什么社团?”“听说你们作品展出了?”……如今,校园里学生们的讨论话题越来越多,交流越来越多,活力也越来越强了,家长们的烦恼也少了。曾经做不完的作业、上不完的校外培训班已“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就是如今文山各级各类
学校真实的样子。
是什么让学校成了如今“应该有的样子”?是什么让
教育回归真实?是国家“双减”政策的落地,是文山教育的减负提质。
“双减”政策出台后,各学校围绕学校30分钟大课间、
体育课、课间10分钟,将文山自编的民族操、云南省和文山地方特色舞蹈等引入体育锻炼内容,让孩子在快乐中锻炼。将足球、篮球、排球、啦啦操、民族操等专项运动排进学校运动会日程,开展球类及啦啦操运动会、冬季田径类运动会、趣味类运动会等。
2023年,文山州承办了云南省足球篮球排球啦啦操四级联赛总决赛、全省学校武术锦标赛,举办全州首届学生(青年)运动会及第七届中小学生运动会等。文山州在学生体育方面派出12支队伍参加云南省单项锦标赛共获得33枚金牌、31枚银牌、50枚铜牌;文山实验小学U12女篮在西安2022—2023首届李宁中国小学生篮球联赛(全国总决赛)中获第七名;文山州体育职业学校、丘北县第一初级中学被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司认定为“国家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021—2024)”。
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减下来后,时间更加充裕,各类课后服务、“三点半课堂”等让孩子有了发挥自己特长和爱好的空间。各级各类学校也各显神通,组织开展了高质量、独具特色的课后服务。
如广南县将壮族彝族铜鼓舞、手巾舞等舞蹈、壮族刺绣及银器制作等非遗项目引进中小学校,融入课后延时服务;砚山县盘龙乡新民小学依托“一乡镇一游泳池”将游泳课纳入课后服务内容;砚山县第二小学外聘38名非学科专业教师进校开展90个特色课程及社团;麻栗坡县杨万乡中心小学、新寨小学在课后服务中开设“纹样”、靛青染布等特色项目;丘北锦屏镇中心小学校开设体育、音乐、美术和优秀传统文化十大特色课程等60余个兴趣班。
目前,全州学校课后延时服务达到全覆盖,仅2023年秋季学期参加课后服务学生人数就达544812人,参与率达98.90%。
学生的负担减下来了,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专业学科
知识成了老师们的新“烦恼”。教师能力强起来是提质增效的关键。文山州在此项工作上可谓“大手笔”,州级财政在每年3000万的教育专项资金之外,每年追加1000万元专门用于实施“三名工程”等教师培训培养,大抓校长、班主任、骨干教师三支队伍能力提升。
同时,各级各类学校在大抓课堂教学提升质量方面也各显其能。如全州开展“名师领航、青蓝同辉”“七乡红烛、青蓝同辉”系列课赛交流活动,推动名师引领和青年教师成长;文山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重点抓实骨干教师培养打造高效课堂;丘北县开展课堂教学“擂台比武”,以赛促训促提升等。
TAG:
教育 |
教育资讯文章链接:https://www.9educ.com/news/111178.html